2024年3月21日,星期四
由香港浸会大学(浸大)文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合办的《人文、社会与数字未来国际研讨会》今日(3月21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揭幕。
此两日研讨会获雄兴寿慈善基金会支持,汇聚来自世界各地学术、商业、非政府组织及科技界别的杰出专家,从人文和社会角度探讨人工智能(AI)带来的影响。
配合浸大在跨学科教育与研究的战略方向,以及最近新成立的人文与文化研究群组,浸大致力于推动以人文为本的技术发展,并探索技术潜力,以拓展创意与探索精神的边界。此研讨会展现了浸大为香港及区内就人工智能对人文与社会的影响引发讨论所作出的努力。
研讨会开幕典礼荣幸邀请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及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长唐锐涛教授担任主礼嘉宾,与浸大校董会及校务委员会主席陈镇仁博士及浸大校长及校董会副主席韦奕礼教授一同主礼。
在欢迎辞中,陈镇仁博士表示:“浸大视自己为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培育下一代的重要力量。我们的使命是培育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让不同学科的师生汇聚一堂,共同创新,带来有影响力的改变。我们已率先跨越学术界限,就教育、伦理等范畴,展开各种思想旅程的讨论。”
韦奕礼教授表示:“鉴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出现和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浸大特此举办此次研讨会。我们邀请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集结东西方智慧和观点,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伦理、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方面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在研讨会上,多位杰出主旨演讲嘉宾探讨了多个热门话题,包括人工智能、伦理与人文学科的关联,并仔细研究人工智能对社会、文化、经济、未来商业世界以及教育的影响。
浸大教务长(教与学)及文学院署理院长周伟立博士表示,鉴于人工智能技术已迅速走向成熟,社会亟需以跨领域、跨文化和跨地域的方式,审视其影响。透过此次研讨会,浸大希望就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关注、展开讨论和探索解决方案。
浸大社会科学院院长黎志添教授表示,举办此次研讨会显示浸大积极支持香港引领区内以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透过汇聚来自不同界别的业界领袖和专家,浸大希望阐明人文、社会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多方面互动,并为人文、文化发展和国际交流提供新视角。
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主旨演讲嘉宾,包括2020年一丹奖及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的Cheriton Family讲座教授兼物理学及教育学教授Carl Wieman教授;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及社会学院副教授Wayne Holmes博士;世界经济论坛前总监及Good Tech Advisory首席执行官Kay Firth-Butterfield女士;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及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法学与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中心主任(联席)田丰先生;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所长Dagmar Schäfer教授;香港总商会会长杨志红先生;以及香港复康会会长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俞泽棠先生。
樊锦诗教授及马浚伟先生(一丹奖基金会秘书长)亦将于3月22日为此次研讨会致闭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