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
香港浸会大学交响乐团(浸大交响乐团)将于4月举办年度音乐会,呈献一场中西文化结合艺术科技的盛宴。知名小提琴家姚珏女士也将亲临现场,以《梁祝》的演绎倾倒观众。
这场标志性的活动将于4月19日和20日在香港浸会大学学术会堂举行,主题为“东西邂逅”。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兼校监卫炳江教授表示:“今年音乐会的主题体现了浸大致力于将香港发展成为东西方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并向全球推广中国艺术瑰宝的决心。我们通过运用科技元素和艺术家与科学家之间的无缝跨学科合作,以独特和创新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让中西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在音乐会中激发新的艺术体验。”
音乐会上,浸大交响乐团将演奏20世纪中国的重要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这部作品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与交响乐编排相结合,是中国传统旋律与西方管弦乐技法融合的典范。
表演还将展示音乐、文化和技术之间的和谐融合,呈现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虚拟舞者。这些虚拟舞者以广西瑶族舞者的动作、广西如画的风景和瑶族地道的歌唱为灵感。
AI舞者及相关图像由香港浸会大学创艺学院创院院长兼浸大动作捕捉与可视化实验室主任潘明伦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陈捷博士领导的浸大专家团队创作。该团队访问了瑶族人口最多的广西,记录了该地区的民歌、舞蹈、文化和风景。通过将瑶族舞者的动作转化为运动数据,团队创建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训练AI舞者使他们的动作与音乐同步。舞者的图像将被投射到舞台上的LED墙上,为观众提供与管弦乐表演相结合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音乐会的另一亮点是姚珏女士的演出,她以标志性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演绎而闻名。这部作品是跨文化音乐合作的杰出典范,将中国民间旋律和乐器与西方古典音乐结构和管弦乐编排相结合。
同时担任香港浸会大学交响乐团和香港浸会大学室内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的潘明伦教授表示:“虽然《瑶族舞曲》和《梁祝》融入了西方交响乐元素,但它们的根基在于中国音乐传统和文化遗产。我们在《瑶族舞曲》的演出中融入了AI舞者和其他视觉元素,实现了多种艺术元素的完美融合。这种融合让不同的文化和技术进步汇聚在一起,为观众带来独特且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
浸大交响乐团还将演奏韦伯的《图兰朵序曲与进行曲》、兴德米特的《图兰朵谐谑曲》,以及浸会大学校歌《狮子山交响变奏》的变奏曲,以庆祝音乐学院(前身为音乐系)成立50周年和浸会大学升格大学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