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猫头鹰猴的生活中,总有一个阶段,它们会离开父母,独自去寻找伴侣。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在阿根廷北部的一项关于阿扎拉猫头鹰猴野生种群的新研究中揭示,这些树栖猴子何时离开父母和兄弟姐妹,受到社会和生态因素的共同影响。
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这些结果基于几代猫头鹰猴的25年遗传和人口统计数据,涵盖了330多个个体——无论性别如何,这些个体都没有在它们出生的同一个群体中繁殖。在所有情况下,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动物要么离开了它们出生的群体,要么在繁殖前死亡。
研究人员还发现,特定的因素——如继父的到来,或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和食物的可用性——会影响单个猫头鹰猴离开群体的年龄和时间。
"猫头鹰猴是成对生活的,连续单配偶制,父母双方都会直接照顾后代,这在哺乳动物中非常罕见,"耶鲁大学文理学院(FAS)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的副研究员、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玛格丽特·K·科利说。“更好地了解影响猫头鹰猴离开其出生群体的决定因素,有助于我们评估其独特而有趣的社会结构的进化和运作方式。”
这项研究由FAS人类学教授爱德华多·费尔南德斯-杜克联合撰写,并于8月7日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1996年,费尔南德斯-杜克在阿根廷查科创立了猫头鹰猴项目,这是一个多学科研究基地。在该项目现场进行的研究——这是猫头鹰猴在野外被研究的少数几个地方之一——提供了用于分析的生命史和遗传数据。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关于动物迁徙进化的两个主要假设。一个被称为近亲繁殖避免假设,它认为迁徙是由个体在出生群体中与近亲交配的风险驱动的。另一个则是竞争避免假设,它认为猫头鹰猴离开出生群体是为了避免与群体中其他成员争夺潜在的伴侣和资源。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避免近亲繁殖驱动迁徙,那么猫头鹰猴会在性成熟前或性成熟时一致地迁徙。然而,研究发现,虽然有些个体在性成熟时迁徙,但其他个体在与群体一起生活了两年后才性成熟。这一发现表明,近亲繁殖避免并不能完全解释迁徙的时间或年龄,但它确实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所有猴子在繁殖前都会迁徙,研究人员解释说。
研究还表明,一个遗传上不相关的成年人——即继父或继母——取代亲生父母会影响个体迁徙的年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继父或继母是异性,后代会延迟迁徙。
"当继父或继母是异性并代表潜在的伴侣时,年长的后代会待得更久。这种情况使他们与自己同性的亲生父母处于竞争状态,”科利说。“如果与近亲的交配竞争是推动迁徙的原因,我们期望看到后代在异性父母被取代时更早而非更晚地迁徙。”
研究发现,猫头鹰猴的迁徙具有高度的季节性;大多数迁徙发生在春季,此时食物丰富,温度相对温暖,这表明个体在气候温和、食物充足时开始单独觅食。研究人员总结说,猴子在食物较少的冬季迁徙的可能性较小,这表明群体内部的资源竞争并不推动迁徙的时间。
"猫头鹰猴在很多方面都是独特的,我们对它们的社会结构和行为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科利说。“基于这项工作,我们正在研究不同的栖息地如何影响猫头鹰猴的遗传结构和基因流,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砍伐森林或栖息地变化如何影响其未来的种群。”
"“这似乎很抽象,但这确实只是临床医生凭直觉感知到的事物的一种描述,”斯皮勒说。“它是一个正式的框架,用于理解临床医生每天处理的各种假设和问题。”